公司治理论文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5-01-12 16:31) 点击:618 |
公司治理论文 国际金融危机硝烟未散,全球低碳经济革命袭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金融业扛起科学发展大旗,助力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共同主办的“2010年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于4月2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盛会的主题是:“全球低碳经济革命与中国碳金融之路”。中国金融网全程直播大会盛况,以下为“探寻中小银行特色化发展之路”分论坛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经济学家王君的发言。 王君:关于特色的问题,王董事长说得对,是内生的。其实以后这个问题不用讨论,这个话题是个伪问题,为什么叫伪问题?如果有良好的公司治理、适度的竞争和有效的监管,特色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没有文化会在竞争中失败,只要银行有破产的压力,有来自股东的监督,有有效的监管,那发展特色业务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要把这个问题再当做话题来谈。 第二个问题,有一个误区,其实说中国的银行无论大小都不能倒,这只是对历史的看法,对未来千万不能有这种幻想,中国没有建立起来有问题银行的破产机制,所以迄今为止有不少已经死掉的银行还在活着,按照资不抵债多少次算的话已经死七八次了,但是还在那儿活着。中国这样的银行很多,但是过去的十多年里,因为快速增长,使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翻过来了,使原来没有价值的抵押物变得值钱了,尤其是房地产,再加上中国银行监管当局和政府的理念,不愿意让银行倒闭。这个问题目前是个没有结论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很多人看这场金融危机很遗憾地认为,如果美国对雷曼兄弟象中国政府对待中国企业一样,雷曼兄弟没到那个份上,只要有银行出一笔资金可能就过去了。到底哪个优哪个劣还要继续研究。但是有一点是要肯定的,实行监管,让资不抵债的银行继续经营,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避免触发危机,但是弊端也是明显的,就是效率的损失和社会公众的麻痹。前一些年大家知道,有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当时的银监会副主席在一次城市商业银行的会上公开点评三家的业务,说要进行破产清盘的处置,这个话说完以后没有实施,原因是那三家银行所在的地方政府很厉害。我到那里发现,不但是老百姓继续往里存钱,而且官员也往里存钱,这就说明大家都很心安理得,这个现象绝对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事儿。所以这只能作为历史的回顾,不能拿这个预测未来。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一定是有生有死正常经营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破产的压力才能促使银行不懈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还有一些问题今天说不清楚,有一个问题我在想,就是在起步的时候,大家想想十年前各位的起点是很相似的,经历过十年以后现在不一样了。我对刚才大家的发言很同意的一点是,我的发言历来都很客观,如果抓住一点好象觉得这个人跟谁过不去似的。通过大家的发言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十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差异很小,有的还在说几年前的沉词滥调,就是很多的会议我们都说不到一起去,各说各的,从别的专家身上捕捉到一定点零星有用的信息,记下来,跟自己的穿起来,这就是好东西。这里的问题在哪儿?其实这个问题简单得很,我们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什么是问题的本质?咱们退回去一步,银行的产权是明晰的,到底归谁所有?可以有国有的股份,但是政府作为所有者也要模仿私人所有者,给这个银行提出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对他进行监测和评价。 另外,办银行不是办慈善机构,必须得盈利,我也在说套话,但是这个套话跟别的套话比更有价值。还有的银行提出希望政府给予优惠税收,我觉得这就不对了,你如果办银行这么好的条件,要知道中国的金融政策客观上是在补贴银行,存款利率那么低,贷款利率并不是那么高,已经放开了,百分之三四个点,尤其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对老百姓征通胀税,这个税补贴到银行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还需要政府用税收补贴你,作为银行家这个话说得小声为好,如果我听谁这么说,我就会想这个银行说了那么多好话,是不是背后有问题。一个真正的银行家,应该不要政府的钱,也不要政府来打消呆帐、给我补偿,就要放手让我经营,不能说组织部看不上我,或者别人看着眼红。否则的话连你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都没有特色,你跟众多的官商如出一辙,你的银行还能有什么特色?还指望你有什么特色?特色从哪儿来?来自最高层。
该文章已同步到:
|